中国计量大学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学校隶属:浙江省教育厅
院士:2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
学校类型:工科
博士点:14
联系电话:0571-86836060
学校城市:浙江
学历层次:本科
院校介绍
院校简介
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建大学。
学校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纸质图书230万册。现有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设有19个学院(部),创办1所独立学院,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116人、研究生1496人,独立学院5800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7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83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92.7%。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浙江省“千人计划”5人,浙江省特聘教授5人,浙江省教学名师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5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5个。
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1个,学校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拥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和二级学科2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学校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入推进与地方政府、质检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近五年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7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8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52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50项。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我校在2017年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全国高校第90位。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国家质量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14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历次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成绩居全省高校前列,获首届“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2007年获全球首届“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2014年在浙江省属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中排名第五;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2016年浙江省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排名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校第二。
学校全面落实“实践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五年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300项、省奖1340项,其中“挑战杯”全国一等奖3项;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5项,总成绩连续四年排名全省高校第一,2015年排名全国所有参赛高校第二(并列);以独立发明人申请并获授权各类专利1566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校园文艺活动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9项,体育活动屡创佳绩。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17个省份被列入第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优良;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7.36%,排名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46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推进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科研合作,与新西兰、英国高校举办2项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国际计量、标准化、质量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设有杭州–德累斯顿联络办公室,推进中德大学生创业教育合作。
当前,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上数据截至: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