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
学校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学校地址:西校区:呼和浩特市呼包公路1.5公里处东校区:呼和浩特市海拉尔大街47号
学校类型:财经
联系电话:0471-3662060;0471-3662070
学校城市:内蒙古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学院
基础医学院现设有国家理科(医药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卫生部俄语培训中心、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医学细胞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BSL-3重点实验室;下设19个教研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研究所,其中包括12个博士授权点、13个硕士授权点和10个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设有12个研究室。学院现有教师324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1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0人,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14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87%以上。 在教学上学院坚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数理化与基础医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加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七年制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创新研究教学模式。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理科基地创新研究型实践教学项目7项,共获810万元资助。《创建优秀理科基地,高层次培养基础医学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经过建设与发展,基础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保证了教学质量,并形成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模式。
多年来,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上,学院坚持加速培养,大胆使用的原则,使一批学术点加快建设、积极发展,一批国内外有突出成就的科技骨干快速成为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们加强了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的研究。目前主攻方向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肿瘤病理与遗传学研究、干细胞的培养与应用研究、肿瘤相关病毒及嗜神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机制的研究、生殖内分泌研究、痛与镇痛的神经电生理研究、膜通道的研究、淋巴管研究和移植免疫研究等方面的研究。5年来,基础医学院承担科研项目314项,总资助金额为4388.5余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102项,省、部级课题64项,厅、局级课题148项。另外,学院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6项,横向合作课题24项。
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概况:公共卫生学院前身是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于1955年国家院系调整迁至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是我国最是设立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1985年建立公共卫生学院。学院设有21个教研室、1个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省卫生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医学人口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均设在公共卫生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教师105人,教授39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8人(其中校外11人),硕士导师4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学名师,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
重点学科: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病因流行病学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1977-198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和儿少卫生学学科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1983年和1998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学科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建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获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1年获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科教学:国家设立的7项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我院已全部达到国家级水平。
1、现有3个本科专业即预防医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卫生监督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050人左右。
2、教材建设: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8部,副主编25部;
3、精品课程: 十一五期间,获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 示范课程1门。十二五期间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申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卫生应急管理学、心理学);
4、教学团队: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社会医学);
5、教学名师: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3名;
6、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7、国家特色专业1个预防医学专业,省重点专业两个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8、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
9、教学成果:九五、十五、十一五连续获得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0、开设新课程,开办新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开设平台+模块系列课程;全国首家开办卫生监督专业;
研究生教学
1、目前在院研究生共641人,其中博士生80人,硕士生328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MPH、中澳联合培养等)233人。
2、中外合作办学:连续12年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联合培养卫生管理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事业培养了800余名优秀人才。
科学研究:
近五年,获科研课题292项,经费总额8326万元,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74项(近两年每年均获20项以上);
科技部863课题2项;
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2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项;
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子课题3项;
973项目子课题1项;
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7项;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
农业部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8项;
其他188项。
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225篇:
影响因子3以上92篇;
影响因子5以上17篇;
最高影响因子8.889。
专利与获奖:
1、发明专利:共获7项;
2、科研奖励:共获72项,其中:
省政府一等奖1项;
省部级二等奖13项:
省政府二等奖7项;
l中华预防医学会二等奖2项;
l省社科联一等奖(著作类)1项;
l省社科联二等奖(研究报告类)3项;
学术地位:共有省级以上学术兼职134人次。
1、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4人次;
2、国家级学会兼职61人次;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次;
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2人次;
国家级学会常务理事或常务委员25人次;
3、省级学会兼职69人次;
学术交流:
1、参加学术会议:
国际:主持6人次,大会报告27人次,参加154人次;
国内:主持14人次,大会报告45人次,参加228人次;
2、举办学术会议:
国际学术会议3次;
国家级学术会议8次;
技术服务:
我院可为社会提供:流行病与统计学分析处理、保健食品功能实验及其产品卫生质量及功效分析、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咨询及家庭治疗、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环境相关因素的卫生检验、微生物学检测及鉴定、社会医学卫生服务评价等。
药学院
药学院始建于2001年9月,下设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药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10个教研室,1个药学实验中心,1个基因组中心。学院开设两个专业:药学专业和临床药学专业。药学专业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临床药学专业为我国医学院校首家设置专业。
学院为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科学研究人员220名。药理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工作站;药理学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心血管药物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孵化基地、国家发改委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3个,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物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哈药集团生物医药工程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7个。我校四个附属医院均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共有临床药师39名。
现有教职工130人,教授37人,副教授44人,讲师38人,助教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人。现有学生1266名,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55人,硕士研究生237人,本科学生974人。
学院为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单位,《药理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等八部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国家级精品课1门(药理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药理学),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教研室徐春祥教授主编的《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教材被评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精品项目。
学院共获得科研课题资助项目368项,其中包括杨宝峰教授以首席科学家身份领衔的计划项目、前期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政府一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55项;申报发明专利46项,已授权20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51篇(影响因子最高为28.9)。
学院在抓好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强化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本着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产业开发求发展的办院原则,全院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把我院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药学院而努力奋斗。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坐落哈尔滨市中心,是全省最大的医疗中心。现有职工5039人,其中各级医师1778人,副高职以上人员879人,医技护理技术人员2382人。1998年获全国百家医院称号,2010年又以全省最高分的好成绩通过三甲复评。医疗辐射范围延伸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并与很多国家兄弟医院建立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与省内外多家医院结成了医疗集团、成立了多家分院(哈医大一院海南分院、群力分院等)。
学院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核定床位3108张,现有76个临床、医技科室,各项医疗指标居全省之首。2012年门诊量198.8万人次,手术量7.25万例,还出色完成了抢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任务,彰显了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的能力。
学院拥有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眼科、妇产科、血液内科等一系列国内知名的重点学科。2/3的学科主任在国家有学术位置并担任着省学会主任或副主任委员职务。有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流动)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均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313人。
学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的发展战略。同种异体脾脏、手、前臂移植创世界第一,肝、胰、肠等脏器移植和细胞移植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心、脑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已达近万余例次。东北三省首例试管婴儿在这里降生,遗传与不孕诊疗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学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已使数千名国内外患有M3型白血病病人获得康复。每年有上百项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第一临床医学院是目前唯一的国家优秀示范临床教学基地,是全国高等临床医学教育中心培训分中心、是教育部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是全省首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2011年经第三方认证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优秀示范临床教学基地。设有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承担着研究生、七年制和五年制、以及留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年在院学生3000余人,年招收进修医师400余人。学院有内科学、外科学等三门国家精品课程,近5年来,主、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40部。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黑龙江省眼库设在一院,还设有10个省级研究中心、7个省级研究所及36个研究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近几年,医院承担了国家和黑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数十项。
学院大力开展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俄罗斯、港澳台地区同行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每年举办数十次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及论坛,平均每年都有40多位国外学者来院讲学或短期工作。
学院在领导体制、经营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为院训,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病人,诚信为本为办院宗旨,在为病人办实事上下工夫,开展了全天候、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哈医大一院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医风,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全院教职工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把一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学院而努力奋斗。
第二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拥有1个门诊部、7个住院部及4所院中院 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五官医院、干部保健医院。全院职工42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37名,正、副高职841人,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29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8人,龙江学者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摆放床位4500张,年出院病人14万余人次,年手术例数7万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40万余人次。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拥有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和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中心、血液净化中心、风湿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研究所、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医院拥有伽玛刀、X刀、3.0TMRI、64排螺旋CT、DSA、ECT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坚持开展高、精、尖医疗新技术,成功地完成心脏移植、肺移植、肝脏移植、脾脏移植、肾脏移植、睾丸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联合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移植工作,使我院在器官移植种类、技术和质量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换心人 于文峰术后现已存活19年,创造了心脏移植术后生命质量最好、生存时间最长的亚洲记录。心脏移植课题组在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肝脏移植病人也已健康存活16年。2006年成功完成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成为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两家医院之一。医院以病员至上,细心医护为院训,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满足、方便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2001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我院成立,同年5月,我院护理部李秋洁主任荣获第3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卫生部年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三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1个;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获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承担博士生、硕士生、七年制、本科生等多层次、多轨道临床教学任务。医院拥有5200平方米独立的教学大楼,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网络教室。医院投巨资创建临床模拟教学中心,购买模拟教学模型,培训标准化病人,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于2009年获批建设国家级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院拥有1.4万平方米本、专科学生公寓,1.6万平方米的研究生公寓。2011年获国家级全科医师临床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各级、各类课题共1060项,其中国家杰出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9项,其中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00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104项。在各类期刊学会上发表学术论文7924篇,被SCI收录637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协作,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26所大学与医学院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10年来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培训医务人员已达100余人次。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已成为我院国外培训的重要基地。
几年来,医院加强了内、外环境的改造。2008年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12年新建的科研楼、干部病房楼、综合病房楼总计17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病房宾馆化、庭院花园化,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医院重视三下乡工作,义诊足迹遍布黑龙江省各个市县,2010年医院购置国内首辆汽车医院,将三下乡工作开展到社区、村镇。医院曾多次荣获国务院、国家劳动人事部、卫生部、省政府嘉奖;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四百佳单位、国家十四部委授予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今天的哈医大二院已成为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质量建院、创新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的建院方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专科品牌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办院方向,为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院而努力奋斗。
第三临床医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创建于1972年,是我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花园式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占地面积23.3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878人。专业技术人员2183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348人,博士生导师25名,其中5名海外合作博士生导师。医院现开放病床2180张,有内科、外科、放射治疗等34个医疗科室,16个医技科室,10个教研室、2个研究所(哈医大肿瘤防治研究所、哈医大肿瘤药物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肿瘤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肿瘤内科、腹部外科),设有1所分院(威海金海湾医院)。承担着全省及吉林、内蒙等周边地区群众的肿瘤防治任务。
医院对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化学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的综合能力居全国前列,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研究与临床治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成立了肺癌单病种协作组,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医院是省肿瘤科和放疗质量控制中心,设有黑龙江省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预防治疗中心和宫颈疾病、骨与软组织肿瘤、胃部肿瘤、肿瘤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诊治中心。医院成立了日间病房,并开设黑龙江省内首家护理门诊和PICC培训基地,使护理与治疗形成有效互补。
医院拥有国际先进的诊断设备:世界最先进的多晶体PET/CT诊断系统、双梯度3.0T核磁共振系统、64层CT诊断机、螺旋式CT、16排大孔径CT、全数字可变角度双探头ECT系统、数字X线摄影机(DR、CR)、数字胃肠诊断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影像网络系统(PACS),同时安装了容积弧形调强(V-MAT)、图像引导(IGRT)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新型Clinac IX加速器、光动力治疗、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氩氦刀、内窥镜手术系统、乳腺肿瘤旋切刀(麦默通)等先进治疗设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了保证。 医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临床教育基地,自197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肿瘤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98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医学影像专业,承担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肿瘤学专业、影像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任务,以及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和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主编、参编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多部,教育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接轨国际,积极搭建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联合培养平台,保持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海燕科研基金、百万人才培养基金的作用,利用国家外专局派出项目等渠道,每年派出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前往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临床、基础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大力引进海外长期从事医疗工作领军人才,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大肠癌、淋巴瘤、胃癌、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委员会常委单位,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黑龙江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及放射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和中国医学影像学会黑龙江分会的挂靠单位。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围绕我国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侵袭与转移机制、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个体化治疗与综合治疗、肿瘤标记物、肿瘤耐药与逆转等开展研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其它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一些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处于先进水平。出版的《实用肿瘤学杂志》被收录为中国国家核心期刊。形成了医疗、科研、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系。 医院始终秉承追求卓越、创造健康的宗旨,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基础、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科学管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高端的医疗设备、舒适的就医环境为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现医院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在国际上医学交流不断扩大,在世界越来越有影响的肿瘤专业医院。
第四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医院占地总面积40万平方米,江南院区8万平方米,江北院区3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700张,现有教职员工293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专家966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13人。医院设置42个临床科室,重点学科包括医学影像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
医院以建设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办院目标,引进大批世界先进的医疗设备:640层CT、64排CT、第二代宝石能谱CT、IGRT放疗仪、3.0T磁共振、1.5T磁共振、SPECT、DSA(4台)、电子小肠镜、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
处于国内领先的技术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心脏介入治疗技术、肿瘤外科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腹腔镜技术等。国内首创的技术有: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射频消融治疗室早、胃癌扩大根治术、功能性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脑梗死的动脉溶栓。1996年完成省内首例冠脉介入治疗,2004年完成省内首例数字心脏起搏器植入, 2005年开展黑龙江省内第一例经典原位非转流同种肝移植,2006年开展省内第一例CARTO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2007年开展国内第一例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2010年,在国内首次应用Corsair微导管逆行操作技术治疗复杂冠脉CTO病变。
作为临床医学院,本科教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球医学教育质量认证评估,每年为全国、全省培养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80余名住院医师、临床医师、临床药师。
医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伍连德博士精神,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至精、聚萃鼎新、福泽民众的办院宗旨,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追求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五临床医学院
第五临床医学院(大庆市人民医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一所功能完善、设备齐全、技术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方便,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20万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有一个门诊部、2个住院部、开放床位520张。设有41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附设大庆市妇幼保健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有主任医(技)师70人,副主任医(技)师210人,特聘省内知名专家28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的办院宗旨是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竭诚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近年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大庆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帮助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不断强化管理、优化环境,不断开展新技术、扩展服务范围,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解决百姓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百姓中有良好信誉。通过狠抓医院管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逐年递增,年荣获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标兵单位。
口腔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学医院前身是哈医大口腔医学系,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口腔医学系之一,199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十年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哈医大口腔医学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单位,是黑龙江省口腔用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音治疗基地,黑龙江省牙体牙髓病医疗专科(业)质控中心,口腔内科学为校级教学团队,学院集人才培养、医疗保健和科学研究多功能为一体,全院拥有教职员工140余人,教师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达93%。设有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儿童口腔医学、牙周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等10个教研室(组),每年承担研究生、本科生、成教专科生及继续教育等多个教学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目前在院博硕士研究生70余人,本科生140余人,成人学生150余人。自1958年招收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生,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学院已培养了千余名本科学生、300余名研究生,近五年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89%,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人才。
作为省内重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学院打造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德才兼备、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且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其中12人分别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和各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委员、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和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在各类国家级学术刊物分别担任副主编、常编委、编委等。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近五年来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6项;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1部、参编4部,主编卫生部视听教材4部;发表国家级教学论文30余篇。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口腔医疗中心,哈医大口腔附属医院在培养高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承担着普及和提高口腔疾病防治水平的责任。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近百台,病床80张,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有牙体牙髓病科、儿童牙病科、口腔预防保健科、牙周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中心、口腔放射诊断科等临床科室,拥有根管显微镜、热牙胶充填系统、数字曲面体层X线机、数字头影测量X线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门诊量年均15 万余人次,手术 6000余人次,其中住院病人手术2500余人次。医院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服务宗旨,开展了低温冷冻技术、显微外科技术、显微根管治疗技术、Protaper、Profile机动镍钛根管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热塑牙胶充填、腓骨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等多项医疗新技术,特别是牙体牙髓病科率先在东北三省开展的显微根管治疗、放射诊断科省内独有的埋伏牙定位片检查、口腔颌面外科应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游离移植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医院成立以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开展的微笑列车、重生行动、明天计划等项目已使6000余名唇腭裂患儿获得康复。
学院各学科方向发展稳定,特色和优势明显。主要研究方向有唇腭裂病因及综合诊断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转移瀑布形成及抑制研究、牙体修复及根管治疗研究等,在2002年建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2009年筹建了龙江学者实验室,为学院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五年主持承担科研课题102项,其中微重力环境下牙髓干细胞在PGA三维支架上生长及分化的研究和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SMAD4基因失活的机制研究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中PTCH1基因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并承担省级课题27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2篇,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院重视发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新瀉大学、日本岗山大学、日本朝日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牙学院、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牙学院、前苏联乌克兰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等著名院校建立了友好院校协作关系,并互派访问学者和研修人员。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口腔科学领域的会议或论坛,并成功的举办多次国家级学会。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终以优异的人才培养质量、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良好的医德医风服务于龙江的口腔医学事业,现在,全院教职员工正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继续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10日,归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领导,挂靠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院实行学校、医院双重管理、共同投资,以医院为主的组织管理体制。依托医院强大的财政支持及优良的临床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实现了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共享。哈医大护理学院为黑龙江省第一所护理学院,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摇篮。
护理学院现设有七个教研室。有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办公条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护理学院的技能培训中心约为2280平方米,其中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社区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ICU八个技能训练室和一个形体训练室,充分地满足了护理教学需要。
目前参与教学的教师共有285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77名,讲师100名,助教88名。具有博士学位40名,硕士学位91名。
目前参与护理教学的教师有18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38名,讲师56名,助教77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32名。
1999年起开始招收护理专业本科生,截至2012年,已培养毕业生936名,一次性就业率达96%。目前在校护理本科生共计32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7名,已毕业研究生46名。
护理学院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签署共同培养护理学本科学士学位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已有11名学生赴新加坡学习。
21世纪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将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教育模式与体系,以优良的师资队伍、高效的教学管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及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直属校党委领导的处级教学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2002年9月,社会科学教研部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改名为人文社会科学系,并开设法学(医学法学方向)专业招生,2008年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2年,学院创办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10个教研室(其中2个为专业教研室),1个综合办公室。至今,法学专业培养了3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达93.9%。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有在编人员39人,其中教师37人,资料员1人,专职辅导员1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9名,8名教授,13名副教授,承担博士生、硕士生、七年制、本科生等多个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学院现有办公面积500多平方米,设有单独的教师阅览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和为法学专业设置的模拟法庭,学院馆藏图书13000余册。
学院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1门,4人次担任国家规划教材主编,1人任全国教学研究会副会长,2人任国家级学会的专业委员,3人任省级教学研究会会长、副会长。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建于2007年,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我国著名生物信息学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霞、郭政任院长、副院长。
目前学院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是黑龙江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省领军人才梯队、省创新教学团队单位。学院生物信息学科依托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黑龙江省211项目重点建设学科、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下设生物信息学、统计遗传学、生物物理学、药物基因组信息学、生物医学软件工程、系统生物学和生物数学7个教研室,及生物信息学开放实验中心和生物信息学大学生创新基地,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方向和硬件设施完备,已经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生物信息学科研、教学团体。
学院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院校前列,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 9.28)、NAR(IF 8.29)、Human Mutation(IF 5.96)、Mol can theropeutics(IF 5.23)、Bioinformatics(IF 5.04)等国际著名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863项目、973前期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22项,其他各类课题50余项,年均研究经费超过300万元;先后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20余项。
学院是国内最早招收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单位之一,主持建立的生物信息学教育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全国生物信息学教学模板,计算生物医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处于国内领军地位。学院(系)自2001年起招收博、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本科学生,为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已毕业博、硕士研究生147人,连续7年一次就业率100%,绝大部分学生就读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博士后或于国内重点高校任教,已成为各大院校的骨干力量。学院是国家首部《生物信息学》规划教材主编单位(李霞教授任主编),生物信息学教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培养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医学软件工程方向)本科生600余人,每年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3%,大部分学生赴中科院所、国内著名高校、著名生物企业等单位深造或就业。目前,学院在读博士生31人,硕士生72人,本科生463人,形成学科发展坚实的后备力量。
学院下设生物信息学开放实验中心,是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近年来,开发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源平台和软件工具。学院注重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形成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遗传所、上海生科院生物信息中心、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同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制药产业、农林研究领域的兄弟单位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面向全国,开展广泛的科研交流工作。